养牛、养羊、种蘑菇……让你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
在新疆,脱贫致富的方法有千万条,
养牛、养羊、种蘑菇、学技术……
这些都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从贫困户变成“小富翁”,
从普通的村民变成养殖大户……
↓↓↓
阳春三月,天气渐渐回暖,尉犁县塔里木乡东海子村村民徐显钟大棚里的蘑菇长势更好了。一万余个菌袋种植的黑平菇一茬接一茬地出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月10日,尉犁县档案史志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在帮助村民徐显钟采摘蘑菇、装袋称秤,忙得不亦乐乎。
工作队队员查看蘑菇生长情况。
“蘑菇刚采摘出来,就销往县城各大超市和菜市场,每天都供不应求!”提起自家大棚里蘑菇的销售情况,徐显钟乐得合不拢嘴。他说:“我是通过工作队在夜校上播放的远程教育电教片,想到通过大棚种植黑平菇的。工作队了解我的想法后,请了农业技术人员给我培训种植技术,帮我联系销路,感谢工作队对我们农民创业的支持!”
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季贵说:“我们大力支持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激发更多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带动全村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尉犁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商悦)
3月14日,走进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居鲁克巴什村,随处可听见牛羊欢叫。在胡达拜尔地·铁米西的羊圈,刚出生一个多月的60余只巴提坎小羊羔让胡达拜尔地·铁米西一家笑得合不拢嘴。
巴提坎羊体型大,出肉率高,一年两胎,养殖6个月能卖到3000元左右,是牧民养殖增收的新亮点。提起巴提坎羊,牧民们纷纷对托库尔·吾肉孜兄弟的阔克阿尔提特色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点赞。
养殖巴提坎羊增收的村民幸福地笑了。
2016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乌恰县畜牧技术人员到村里办培训班,听说喀什、和田、阿克苏有人养殖重达100公斤以上的巴提坎羊,兄弟三人一合计,“我们养的羊能长到30公斤就不错了,要养殖巴提坎羊一定能发家致富!”兄弟三人商量后,带着多年养殖积攒下来的20万元,托库尔·吾肉孜和弟弟莫利亚·吾肉孜、旦尔买江·吾肉孜踏上了寻羊路。
一个多月的时间,三兄弟辗转巴楚县、叶城县、皮山县等养殖业发达地区,相继买回了25只纯种巴提坎羊,又将自家的150只普通绵羊、60头骆驼入股,成立了波斯坦铁列克乡的第一家特色养殖业合作社。
现在,合作社的巴提坎羊已经达到150只,看到这么好的养殖效益,全县9个牧区乡的养殖户纷纷跑到合作社洽谈购买。“每只巴提坎母羊能卖6000元以上。为了带动乡亲们一起养殖致富,合作社免费为村里的养殖户提供巴提坎羊与本地羊配种,让更多的乡亲都能养到高收益的致富羊!”托库尔·吾肉孜说道。
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羊群长势很好。
为了让巴提坎羊走入千家万户,2018年,当地政府将巴提坎羊作为品种改良的重要畜种,在全县推广养殖。
买买提玉苏甫·对西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享受巴提坎羊品种改良政策后,已顺利产下8只巴提坎羊。买买提玉苏甫·对西高兴地说:“新生产的巴提坎羊羔比柯尔克孜羊羔平均要重3公斤以上,个头大、生长速度快,今年我仅养殖巴提坎羊一项就能增收两万元以上。”
谈起巴提坎羊养殖的未来,村委会主任白克塔西·托来斯如数家珍,“我们居鲁克巴什村要依托阔克阿尔提特色养殖业专业合作社,打造巴提坎羊繁育基地,带动百户牧民养殖巴提坎羊形成产业链,让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 ,让巴提坎羊真正成为牧民增收的新亮点。”(通讯员 胡少武)
“老师,我串的这个对吗?帮我看一下!”
“这是第一个珠子,固定好了以后要慢慢拉。”
……
3月13日,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王冠鹿王酒店,来自各个乡镇场的40余名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人员接受了系统的串珠培训。
在现场,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浓郁,学员和老师在一问一答中切磋串珠技艺。村民古丽努尔·满顺虽然肢体残疾,但她自幼喜欢手工刺绣,凭借自己的一份“好手艺”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有了自己的一份收入。这是她第6次参加串珠培训,每次培训她都会认真地学习新的串珠技术,为自己积累经验。
学员正在学习串珠子技能。
此次培训由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和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由全县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广泛动员各村队(社区)肢体残疾人员参加培训,以此来鼓励和提升残疾人学技能水平,帮助残疾人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开启脱贫致富新路子。
“此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多亏各驻村工作队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村民前来学习培训,此次培训共有串珠、面点烹饪两个项目,旨在让村民学会一技之长,走上致富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所所长吴晓利说。(塔城地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吾尔格丽贾、托尔根)
“黄若行,你们负责把牛头抓好,我和伊力哈木江医生一起给牛灌药,大家一起使劲,注意脚下安全。”3月11日,博尔塔拉水文勘测局驻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桑津布拉格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汤世珍带领工作队队员黄若行等人,来到村民努尔尼沙·托合提家里,与兽医一起为努尔尼沙家生病的扶贫牛治疗。
工作队队员与兽医一起为病牛进行服药治疗。
今年74岁的努尔尼沙是桑津布拉格村的贫困户。2017年底,她家领了两头扶贫牛,经过一年的精心喂养,现已产下牛犊,努尔尼沙与老伴非常欣喜,还专门为扶贫牛垒起了圈舍。可2019年初,种牛持续消瘦,这几天已经无法站立,努尔尼沙心急如焚。
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及时联系了镇畜牧兽医站的兽医前来诊治,经过详细诊疗,确定牛是因肠胃疾病、缺钙等原因无法站立,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于是,工作队队员们每天“打卡上岗”,协助兽医为600多公斤重的病牛打针服药。
工作队队员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努尔尼沙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她满含热泪地说:“这些孩子们每天为我们家的事操心,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他们在,我的扶贫牛一定会好起来,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发展好养殖业,在点滴的努力中进步。”村民吐尔洪江·努尔买买提说道。
“发展养殖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举措。在驻村工作中,为贫困户们做好扶贫牛养殖的各项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汤世珍说。(博尔塔拉报 记者李强)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 杨 凤
责任编辑 / 王 萌
推荐阅读